9月疾病风险提示
进入9月后,将迎来开学季,需注意做好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九月初秋时节,暑热尚未消退,但昼夜温差增加,广大市民群众需提防各类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疾控在此提醒,需注意预防基孔肯雅热、学校肺结核、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以及流行性感冒。
01基孔肯雅热关注度:★★★★★疾病科普: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登革热相似,难以区分。发病后的症状包括突然发高烧、关节剧烈疼痛、皮疹,还可能伴有肌肉痛、头痛、精神不振、恶心等情况。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尚无特效药。预防措施:1、清除蚊虫孳生地:日常生活中,应积极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积水;家中种养的水生植物容器应经常换水,减少蚊虫滋生。2、做好个人防护: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裸露,使用有效的驱蚊产品。在室内,应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并定期检查修缮防蚊设施。3、增强防范意识:对于前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旅行或工作的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地疫情实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就诊医生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4、现进入处暑,处暑时节气温渐凉,湿热未消,基孔肯雅热患者此时需兼顾清热祛湿、扶助正气,在饮食上,以清热祛湿为主:宜多食绿豆、赤小豆、冬瓜、丝瓜等利湿食物,可煮绿豆汤、冬瓜海带汤,帮助清除体内湿热。同时忌生冷油腻,避免冰饮、凉菜及油炸食品,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加重湿滞。适当补充营养,发热期可食山药粥、小米粥等易消化的流食,恢复期加瘦肉、豆腐等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也可用薏米、茯苓、陈皮煮水代茶,或加少量生姜调和脾胃,缓解关节酸痛。生活上宜起居有常:处暑后早晚温差大,需注意保暖,避免空调直吹,尤其关节部位,防止寒湿入侵加重疼痛。适度运动,在恢复期可做温和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正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勤晒被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湿热邪气。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焦虑急躁,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功能,阻碍湿邪排出。总之,处暑时节,需顺应“收降”之气,以清利湿热、顾护脾胃为核心,助力机体恢复平衡,缓解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
02学校肺结核关注度:★★★疾病科普: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随着开学季到来,要警惕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预防措施:1、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入职体检和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2、充分利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工作,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止蔓延扩散;认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随访工作。3、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4、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要及时接受检查;如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学生肺结核患者应按《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相关要求接受休复学管理。5、开学季人员聚集,肺结核容易传播,中医从“未病先防”理念出发,建议: 一、增强正气,筑牢免疫防线。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需注重提升学生自身抵抗力。在饮食上可适当多食山药、莲子、百合等健脾益肺食物,可煮百合银耳粥、莲子山药汤,早餐时加核桃、杏仁等坚果,润肺养气。忌过食辛辣、油炸食品,以免耗伤肺津。适度锻炼,可选择慢跑、广播操、八段锦等,促进肺气宣畅,增强体质。二、需切断传播路径。教室、宿舍勤通风,可在角落放置艾叶、苍术香囊,其挥发成分能净化空气,抑制病菌。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挡,避免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可每日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呼吸道黏膜健康。三、若出现干咳、低热、乏力等不适,早期干预,及时就医,及时调理异常,可选用川贝、雪梨、冰糖煮水饮用,润肺止咳。总之, 校园防控需兼顾“养正”与“避邪”,通过饮食、运动、环境调理,减少肺结核聚集性风险,保障学生健康。
03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关注度:★★★疾病科普:9月肠道致病菌生长繁殖仍较为活跃。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品、水而传播,有时因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传播。苍蝇、蟑螂等昆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弯曲菌、副溶血弧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预防措施:1、保证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品,尤其是海产品、肉类和蛋类。避免食物交叉污染,剩饭剩菜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饮用开水,避免饮用生水。2、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加工食物前和接触动物后,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3、注重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妥善处理垃圾,避免滋生细菌和害虫。4、此病属中医“泄泻”“呕吐”范畴,多为湿热或疫毒犯胃肠。预防可食山药、莲子健脾,可用苍术、艾叶熏蒸驱秽。发病时辨证可选用葛根芩连汤等,忌生冷油腻。
04流行性感冒关注度:★★★疾病科普:与通常所说的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可有畏寒、寒战,肌肉关节酸疼、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伴有食欲减退,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预防措施: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首先,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其次,疫苗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为了提供更有效的保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当前我市流感疫苗已上市,广大市民群众可预约接种。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3、流行性感冒中医称“时行感冒”“时疫”,因外感时疫邪毒。预防宜饮金银花薄荷茶,艾灸足三里扶正。高发期少去人群密集处,室内勤通风,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