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 主持人:本次活动借助“冰山理论”,从幼儿的外在行为分析以及内在学习驱动的块面,解析在每个年龄段项目式学习行径过程中,教师对儿童实施的持续观察、一对一倾听以及多元的师幼互动之后,形成的游戏案例解析。
㈠主持人带领教师回顾“冰山理论”,并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 主持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将人格比喻成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是外在行为表现,海平面以下那部分是内在动机需求。如果儿童在项目式学习中也是这样一座冰山,能够被我们看到的行为表现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另外的一大部分藏在水面下,当我们揭开冰山下的秘密,就会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真正的自我。
今天,我们就以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项目式游戏案例为视角,运用“冰山理论”解析的维度进行分析和提炼,在理论中看得到儿童的成长,在实践中寻得到儿童的发展。 ㈡“世界咖啡”研讨模式 主持人:世界咖啡是一种可以让全体参与者进行集体交流的工具。它主要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让参与者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对话,如同朋友喝咖啡一样。我们今天设置了3张流动的桌子作为咖啡桌,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贴纸是咖啡桌的组长,组长请选择蓝帽子,其他组员围坐在桌边,选择其他颜色的帽子,认真聆听对方说话并深人思考,拓展每个人的思路。在交流一段时间后,组员起身前往另一张咖啡桌,与新的同伴交换观点。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可能会进发出灵感,激发出创新的思路。
㈢“冰山理论”的解读与运用 ⒈(白帽)外在行为:在游戏案例中,你看到了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有哪些? ⒉(黄帽)主观应对姿态:案例行径的过程中,孩子面对问题或困惑,他们的主观应对姿态是怎样的? ⒊(红帽)客观应对姿态:教师观察记录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之后,教师的应对姿态又是什么? ⒋(黑帽)观点:教师推进案例发生、发展的观点(支持策略)适宜吗?如何优化? ⒌(绿帽)渴望与期待:在游戏案例中,你看到了儿童最渴望的是什么?最期待的需求是什么? ⒍(蓝帽)自我:在游戏案例中,你看到了儿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㈣项目式学习故事分享交流 ⑴ 大三班:敖舜  ⑵ 中一班:林叶子
⑶小四班:葛佳星
㈤“世界咖啡”模式研讨与交流 ⒈每位教师戴上“六顶思考帽”在每一张咖啡桌上分析研讨。 ⒉每组的蓝帽老师作为代表梳理总结。 案例1:跑酷 幼儿外在表现:一开始动作不协调,尝试之后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喜欢跑酷,但是动作技能限制幼儿的表现,容易累。有动作示范,幼儿尝试完成不同的动作。 主观应对姿态:幼儿面对困难的时候能积极应对,有继续学习的意愿。幼儿对于动作练习的坚持性,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指导。自身肥胖,运动能力较弱,对于同伴相同的动作,学习成本较高。 客观应对姿态:教师在幼儿产生困难时进行指导。教师有动作示范操作。教师推进活动继续发展。教师提供反馈指导,帮助幼儿调整心态, 教师的观点:教师观察行为游戏,结合每一次游戏过程发生的问题。及时指导支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渴望与期待:能够完成动作,希望有个别指导和支持。循序渐进的达到技能要求。
案例2:一起趣吃面 幼儿外在表现:在日常活动中有兴趣满足,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够同伴之间协商解决。使用菜单点单,幼儿一起努力制作,有生活经验。 主观应对姿态:进入游戏情境,能够发现问题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及时提供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经验。 教师的支持策略:利用游戏讲评环节听取幼儿建议,利用表征与幼儿协商规则,在游戏中及时观察并介入,关于幼儿需求。 教师的观点:不用急于介入,适当给予支持。
渴望与期待:儿童有初步合作意识,希望能够主动协商并解决问题。丰富自我经验,提升角色认知经验。孩子希望有自然材料作为替代物。 案例3:“语”众不同,玩转不同 幼儿外在表现:有兴趣,能积极参加游戏。愿意用图画来表达。幼幼互动明显,有合作游戏萌芽。 主观应对姿态:对游戏持续性不高,面对问题和困惑不会主动解决。主动询问,向教师求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 教师的支持策略:不断更新丰富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游戏,区域联动,个别指导。 教师的观点:教师对于幼儿的阅读姿势可以进行调整。依托绘本资料,创设情境,创设书屋,制作提示卡。增加阅读趣味性,材料更加直观,立体。 渴望与期待:希望继续游戏,单独与平行游戏相结合
㈣主持人小结,并提出后续工作要求 主持人:今天我们尝试运用了“冰山理论”以及“世界咖啡”的形式,对儿童在项目式学习中生发的游戏案例进行了解析,并且提出了优化建议,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进行修改。相信我们的项目式学习案例将伴随着孩子们的感受、期待和渴望,运用推波助澜的应对姿态助力他们形成良性循环的深度学习。 ㈤教研评价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评价的环节,每位老师运用5R笔记卡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今天的教研活动做出评价,也可以提一些优化与改进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