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教儿童”“尊重学生主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 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不同群体的活动中去。”教育界发现了“幼儿同伴”的宝贵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尝试 开展混班游戏,发现让不同班的幼儿共同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互相交流合作,还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 互帮互助。基于以上背景,我园也尝试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态自然教育,以“开放和活跃”为设计理念,将园内1、2号户外体锻场地打造成儿童最期待的户外游戏区—创玩小街,以“染坊、纸浆馆、田甜小院、农场、萌宠园、茶吧、舞台、影像馆、车行、银行”为主题的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尊重主体,制订户外混班角色游戏目标 ㈠幼儿能自由、自主、愉悦地参与到混班角色游戏中来。 ㈡具有初步的游戏目的性,游戏行为能正确反映 角色的职责、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㈢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及伙伴,在 游戏中与同伴大胆交流、分工协作。 ㈣在游戏中能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㈤结合《指南》中关于大班幼儿语言领域之倾听 与表达中的目标,大班混班角色游戏的目标可以定为:能大胆与陌生的老师、同伴交往交流,能有序、连贯、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二、顺应需要,预设户外混班角色游戏内容 ㈠预设从教师观察、了解、发问开始,内容源于幼儿生活 ㈡预设从师生讨论、思考、联想入手,内容彰显幼儿经验 ㈢预设因幼儿游戏、过程、变化调整,内容体现灵活弹性 三、注重自主,创新户外混班角色游戏思路 ㈠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前准备 ㈡以互动为要求的游戏活动 ㈢以发展为目的游戏后分享 四、结语 立足儿童本位的户外混班角色游戏活动,打破内外边界、常规思路、班级壁垒、区域限制,最大限度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合作伙伴、游戏方式,是“课程 游戏化”精神的真正落实,教师要边教研、边实践、边探索,不断以看见幼儿外在的游戏行为表现,去解读行为背后的兴趣、经验与需求,从而调整游戏环境与材料的行动思考为路径,使混班角色游戏开展妙趣横生,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