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殷老师:我们的课题名称是:“建构+”路径下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在户外游戏场开发与利用研究中,自然资源有效的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价值,还能作为载体,开发和生成具有班本特色的户外游戏课程。 然而,在“建构+”路径下,如何有效运用资源,推进户外游戏?如何让户外游戏不断进阶、迭代,并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效衔接?我们通过关键词“户外资源”和“课程”检索了两篇文献,分别是《与自然对话:课程视角下户外资源的深度转化》《有效运用资源 推进户外游戏》,接下来,我们以综述的形式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户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户外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自然环境,尊重了儿童的自然天性,拓展了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探究经验和成长经历;户外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了儿童审美、探究、创造、想象、思维等多种品质的协同发展。这些自然资源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点,都被我们所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开发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教师对户外资源的认识狭隘,缺乏系统的户外资源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能够在户外游戏场中发现很多资源,并将其投放在班级区域活动或者材料收集箱中,但教师不知道如何使其与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连接,不知道如何将静态的资源转化为儿童的学习对象或者操作材料,更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对资源进行课程开发。 第二,教师对户外资源的运用能力不够,缺乏活动之间的联结性。 教师在开展户外游戏中能够运用部分资源,但是面对幼儿的兴趣、问题时,无法生成各类不同的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户外涂鸦行为单一,鲜有创意,教师发现问题后,不知道可以与美术活动联结,将美术活动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应用到户外游戏中,从而推动游戏的发展。此外,户外资源的运用还可以与阅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区域活动等进行联结,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主持人殷老师: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基于理念、认知的困境。那么,我们需要寻找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户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和应用策略 首先,引导教师关注园内外的自然资源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园所的自然资源,开展系列性“与自然对话”实践研究,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地探寻其与课程互动融合的链接点,充分呈现“多元融合,回归生活”的办园宗旨。 第一,立足课程,梳理资源,让幼儿亲近自然的“根”更深 ⒈收集资源,为课程建构“保驾护航” 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是幼儿活动的主要资源之一,更是幼儿对自然物质与现象深入探究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将资源分别链接《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预设幼儿利用该资源可能开展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有益经验,从而开展班本课程实践。 ⒉资源地图,为课程实施“把舵导航” 制作资源地图,教师对照《指南》,对这些资源进行价值分析,预设幼儿利用该资源可能开展的活动,以及可能获得的相关经验,实现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的建构,成为教师实施课程的“行动指南”。 第二,立足课程,利用资源,让幼儿亲近自然的“枝”更壮 ⒈规划游戏区域,生发经验的内化价值 户外游戏环境的调整,满足了幼儿科学认知和科学探究的需要,让幼儿感受到生命成长变化的美妙和神奇。在游戏中,幼儿的经验不断更迭、重组、整合, 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⒉预设多元游戏,聚焦经验的创生价值 随着季节的变换,户外自然资源不断变化,需要充分利用每个季节中的自然资源预设多元游戏,创生特色课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教师要让幼儿在“全参与”中体验“全过程”,获得“全收获”。 第三,立足课程,深化主题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的“果”更香 “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是园本课程的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园所课程载体的源头活水。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不断挖掘游戏场资源,真正让资源转化为课程,体现其课程价值内容,尽可能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主持人殷老师:那么如何真正将资源转化为课程呢?我们要依据《指南》,科学判断自然资源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从而确立主题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及关键经验,并提供适宜的支持,保障幼儿进行深入的、连续的、有质量的学习探究。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文献中也提到了很多基于资源生成的活动,例如,中、大班开展关于“树”的主题活动与数学活动统计小分队的任务清单相融合,幼儿一起统计园内树的种类、数量,并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基于实践问题,开展讨论、验证,掌握了多种辨别和记录方法。 而幼儿园中一花一草、一物一景都有可能进入幼儿园课程,成为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赋予其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我们则要从专 业视角来审视资源、课程、幼儿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对幼儿、资源、课程的再学习、再认识,内化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实践,用实践去感受资源的意义,用童心去发现资源的秘密,用专业去挖掘资源的价值,用课程去实现资源的经验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