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理论学习>>陶养集>>正文
12月燃荻推荐(非主题)
2023-12-18 13:59  

幼小联合教研的创新与实践

李丹

[摘要]园校间的联合教研是保证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抓手,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是助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依据实践探索经验,凝练出了幼小联合教研的创新策略,即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联合教研项目;聚焦真实问题,精选场景

主题;加强深度互动,形成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开展伙伴共研,签订学习合约。

[关键词]幼小联合教研 儿童为中心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3)23-0046-06

202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幼小衔接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同时提出“建立联合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当前,要解决“小学如何让从游戏中走来的儿童适应正规学习”这一幼小衔接核心问题,开展园校间的联合教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抓手。幼小联合教研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是助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小联合教研的策略与方法,以下略述一二,以期为促进幼小科学衔接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联合教研项目

系统思考指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对事情进行全面思考,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要“见树又见林”。当前开展的一些幼小联合教研项目,或随机确定一个研讨问题,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就事论事”。要让联合教研项目立体而全面,我们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项目的整体设计,其具体路径为:找到客观现象点—厘清现象背后的系统—找到本质点—解决本质点。此路径能很好地引导教师思考某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例如,在以“一年级新生在校‘破坏’行为分析与对策”为主题的园校联合教研项目中,首先,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观察、分析儿童进入小学后的种种行为举动,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其次,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初步分析儿童实施“破坏”行为的实质“是什么”;再次,通过对比幼小的差异,深入分析儿童进入新环境后“为什么”会实施“破坏”行为;最后,寻求解决策略,即探寻“怎么办”的问题。这四步较为全面地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同一现象,发现本质问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以此提出解决策略并依据实践进行论证。从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来看,我们还凝练出基于系统思考的联合教研四阶段模型:①理解原理,领悟精髓;②掌握方法与工具;③结合实际,刻意练习;④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重视复盘提升,一以贯之地推进校联合教研行动。运用系统思考整体设计联合教研项目,实际上重在引导教师以点状的现象作为切入点进行系统的思考,探寻问题的本质。

在教研活动的整体流程架构上,可以通过“介绍来源,引出话题”“案例争辩,理解行为”“头脑风暴,设计方法”“专家引领,复盘总结”“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等教研环节,引导教师利用团队智慧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以规避个人思考的局限性。

二、聚焦真实问题,精选场景主题

联合教研可以通过聚焦真实问题和精选场景主题来提高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㈠聚焦真实问题

⒈区分现象与问题

很多教师常常把看到的现象误以为是问题,导致教研偏离方向,耗时耗力却低效。如何区分现象与问题?首先,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其次,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否预示着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或挑战,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刚进入小学的一些新生会出现踩草坪、揭灯盖、爬雕塑等“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这些“破坏”现象就是问题吗?当然不是。当教师通过倾听儿童心声、了解其行为背后的需求、结合理论学习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一现象是小学与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不同、规则制定方式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环境不同导致的,进而凝练出真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怎样将一年级新生的‘破坏力’转化为建设力”。之后,教师通过联合教研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⒉抓住本质问题

在联合教研中,抓住本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可以先通过讨论和研究,提出揭示问题本质的关键点,再通过集思广益,借助各种讨论和分析工具,展开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的本质。如果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幼小科学衔接中,如何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国家课程是联合教研的热点问题,也是重点、难点问题。“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国家课程”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其本质在于真正落实“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学科基本技能人人过关”的目标。

由此,我们以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为重点,确立了主题为“构建‘双有’课堂,让学习从快乐出发”的系列联合教研活动,重点关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例如,在语文学科“ɑ、o 、e”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借助形象的声调操,让学生在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感受声调的发音特点,并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声调的运用,如看病时要张开嘴巴大声发“ɑ——”的音,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很好地达到了“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学科基本技能人人过关”的目标。

㈡精选场景主题

在联合教研中,精选场景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研的成效。场景主题可从学生需求、教师需求与专长、教学热点问题与新趋势等角度进行思考与选择。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精心选择与学生需求相关的场景主题,应始终被摆在首位。例如,课堂衔接是最核心的幼小衔接内容,而真正实现课堂衔接的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儿童,因此,可以将教研场景主题确定为“如何让教学真正适应处于过渡期的新生,真正适应具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儿童”;再如,实施儿童本位的综合评价是实现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因此,可以将教研场景主题确定为“如何设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次之,便是考虑教师需求,即了解团队成员的成长目标和关注点,以及其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再根据教师的需求,选择与之相关的场景主题。同时,还应考虑教师专长,依据教师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专长,选择与之相关的场景主题,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教研的质量。此外,选择教研场景主题时还应关注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新趋势等。 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教研活动的场景主题应该是一个团队共同决策的过程,要充分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主题的选择能够满足团队的需求,实现教研目标。

三、加强深度互动,形成科学衔接教育生态

园校联合教研除了一般常见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还可以从不同视角,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园校间的深度互动,如此才能更好地通过联合教研让幼小学衔接“见树又见林”。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㈠跟岗观察

园校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共同加强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观察和评价,以不断改进教育过程。跟岗观察是幼小联合教研的一种深度互动形式,教师通过跟岗观察,可深入对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了解对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让园校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更有针对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合作与反思。例如,我校教师在跟岗观察中,重点关注师生关系、课程实施、环 境创设三个方面,这让教师对如何真正帮助儿童顺利从经验走向概念、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游戏走向课堂学习有了深度的理解与思考。正如一位教师深刻体会到的:“孩子们的能力与视角太令我惊讶了,看来我有点想当然了,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地、完全地了解儿童。在孩子们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一定要俯下身子多听听他们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㈡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是联合教研中教师与自身、他人、书本等多方对话、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对教师个人而言,这种方式能促进其更加全面地认识幼小科学衔接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对团队而言,案例分享能激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由个体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能力。在组织案例分享时,应遵循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并注意使案例主题系列化,在顶层设计上做到思路全面而清晰。我校的跟岗观察、教学观摩、师生交往、班级幸福教室建设等各类幼小衔接教研专题项目,都会定期组织案例分享活动。例如,针对师生交往的“一年级的那些事”,教师撰写师生之间的微故事,通过组建“故事圈”的方式进行分享;针对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学设计的“‘双有’课堂教学案例”,教师撰写教学研讨课例, 通过日常教研组活动进行分享;针对学习环境创设的“我们的幸福教室”,教师通过园校教师沙龙进行分享。各类案例分享能有效促进教师进行主题复盘,做到思行结合,实现教师团队的能力水平共同提高。

㈢跟踪个案

跟踪个案在具有“双向奔赴”特质的幼小联合教研中极具价值。当前,很多小学与幼儿园毗邻座落,这一地理优势给个案跟踪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可以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延续至小学阶段。跟踪个案,一方面能让教师更全面地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能力发展情况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并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能促进园校教师的持续合作探究,帮助小学教师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入学准备(适应)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从个别到一般,形成普遍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策略,助推幼小科学的衔接和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

四、开展伙伴共研,签订学习合约

园校联合教研的日常开展,往往会遇到因双方教师工作量大而导致教研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从而影响联合教研的质量。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少”,指每学年定期开展一次深入课堂教学观察研讨的活动。每个学年的下学期,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跟岗观察半天或一天;每个学年的上学期,则是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参与一年级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次数少,势必要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成为促进园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精品活动。如何做“精”?我们依据契约管理的思想,提出伙伴共研和签订学习合约两种策略。

㈠伙伴共研

在联合教研中,校/园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三类群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伙伴共研,指校/园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共同协作,形成一个立体全面的教研网络,以更好地实现联合教研目标,不断激发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园长是学校、园所的领导者,他们的研讨方向和内容应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学习幼小衔接教育的文件政策、相关理论等,制定教育教学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划,明确教研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教研活动符合预期目标,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为推动联合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正确领导和科学支持。

中层干部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活动,包括确定教研课题、安排教研时间和地点、协调教研人员的合作等。中层干部应从中观的层面率先学习并研究幼小衔接范畴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升指导教师的能力;在教研中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理解教研目标和方法,解决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收集和整理教研成果,如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联合教研的扎实推进,让联合教研获得良好成效。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教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和方法。教师应善于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通过联合教研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并保持自我反思和改进,将联合教研的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㈡签订学习合约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但很多教师通常既忙且累,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联合教研。因此,在教师层面的伙伴共研中,我们探索出“签订学习合约”的方式,以破解教师工作忙、精力有限的难题。签订学习合约,即每学期每位教师选择1项必做任务、N 项选做任务。例如,在我校的联合教研中,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完成一节游戏化课堂教学展示任务;在N项选做任务中,我们提供了以下五项任务供教师选择: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做一次幼小衔接范畴内教育或教学方面的分享;②按照“问题+思考+策略(方法)”的范式,贡献一个入学适应教育中收效良好的“金点子”;③提供一个游戏化作业或学习活动设计;④提供一个游戏化的学科学业评价方案;⑤述说一个在这一年与儿童的交往中最打动你的小故事。这种清晰务实的契约管理能很好地促进联合教研稳定、持久、有深度地进行。

实践证明,本研究凝练出的幼小联合教研创新策略与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促使教师在观察分析、活动组织、教学环境规律把握和设计、课程建构与实施、教育评价、反思和改进等方面的能力获得长足发展,让幼小衔接教育更科学,为高质量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出处: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伟阳幼儿园殷音

推荐理由:本研究依据实践探索经验,凝练出了幼小联合教研的创新策略,即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联合教研项目;聚焦真实问题,精选场景主题;加强深度互动,形成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开展伙伴共研,签订学习合约


上一条:9月燃荻推荐(主题)
下一条:12月燃荻推荐(主题)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