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视野突破及其实践策略
高 璐
【摘要】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帮助社会角色单一、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的幼儿拓展经验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支持。为打破“角色游戏是假游戏”的错误认知,幼儿园教师要深化游戏理论认识,推动角色游戏教育目标与幼儿自主参与的有效融合。在组织上要采取真实环境与区域留白相结合、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互补的方式,优化幼儿的角色游戏空间及其实施过程。在支持策略上,教师要基于幼儿的核心经验,充分把握幼儿的游戏状态,为幼儿的角色游戏创设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推动角色游戏的深入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自主游戏;教师支持
角色游戏是个体在幼儿期最典型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开展角色区域游戏活动时,有的幼儿会因为生活经验不足而在游戏中出现角色游离、无所事事的现象。此时如果教师介入,似乎就违背了幼儿游戏自由选择和自主开展的特点,如果不介入则游戏无法深入,甚至背离游戏的教育目标。因此,这种根据成人经验创设的游戏环境和介入过程,有时会被认为是“假游戏”。此时,如何正确理解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角色以及游戏的目标就成了有效开展角色游戏的基本前提,而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中普遍遇到的认识问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角色就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人们对不同的角色也有着不同的行为预期。适应不同角色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有学习主体之外因素的参与。因此,角色游戏并非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而是幼儿认识社会、发展综合能力以及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必须认识到,不管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还是其他形式的游戏,它们都是幼儿与外部环境持续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幼儿的自主自发,也需要有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支持。基于此,稀土之星幼儿园开发了“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角色游戏形式,提升角色游戏价值,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推动来打破“角色游戏是假游戏”的错误认知。
一、深化角色游戏理论认知,推动角色游戏教育目标与幼儿自主参与的有效融合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但这一思想过度强调了自主游戏以及游戏过程中幼儿自主性的作用,排斥游戏的工具性和教育性。教育是教育者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游戏也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幼儿进行引导的教育行为。如果只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自发性而教师不能介入,那么游戏的教育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在谈论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式时,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在其中的引导和支架作用。因此,幼儿园游戏既要有幼儿自发自导和自主开展的游戏,也要有教师主导或参与的游戏。这两类游戏不是绝对分开的,游戏中幼儿与教师的角色也不是对立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共同推动着游戏的深入和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幼儿的自主游戏进行不下去或者出现新的教育契机时,教师就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介入,而在教师主导的游戏中,教师也应允许和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自主游戏。“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将幼儿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相结合,目的是使幼儿的角色游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走向深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星星小镇公安局”的游戏中,幼儿在扮演小交警维护交通安全的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提议要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但是因为谁也不愿意当小偷而陷入僵局。这时,教师到公安局报案说娃娃家的电话机被偷了,并提供了小偷的鞋印、娃娃家窗户上留下的衣角等线索。小警察马上开始行动,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搜索,很快抓住了躲在邮局楼顶上的小偷(小熊玩偶),将电话机物归原主。教师发起的新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促进了游戏的深入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幼儿园的游戏与课程各成体系、相互分离。游戏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一种活动,课程则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的,以集体教学为主。事实上,课程与游戏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游戏承载着课程,课程也蕴含着游戏,两者都应以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来展开。因此,“星星小镇”游戏是由多个游戏组成的游戏链,课程则是游戏与游戏之间的连接点。幼儿在“星星小镇”一个区域的一轮游戏,一般会进行五到六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整个游戏过程会经历经验准备期、初始建构期和生发延展期三个阶段。角色游戏一般从幼儿的职业角色体验开始,当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时,幼儿就会不断生发出新的游戏,教师则会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等,将蕴含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课程要素融入到对幼儿的游戏支持中来。例如,在“星星小镇星艺轩”茶馆游戏经验准备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初次体验游戏时的游戏行为,结合幼儿在前期经验表中的绘画表征,发现幼儿有关茶馆的认知并不是很丰富,所以有计划地组织了“我是职业小达人”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真实社会生活中的茶馆,参观学习了中国茶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幼儿有关茶馆游戏的生活经验。回到“星星小镇星艺轩”茶馆后,幼儿提议进行环境再造。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增设了水墨画屏风、中式复古展示柜、茶道工具等材料,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正式的游戏阶段,为了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需要进一步发展关于泡茶、制茶、卖茶等多方面的经验,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将领域教学渗透到游戏当中来。例如,如为了解决游戏中茶的售价问题而组织开展数学集体教学活动“10 以内的分解和组合”。课程的融入使游戏呈现高品质发展的态势,而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求知欲、熟练掌握技能的成就感等因素也加快了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是传统理念下的课程和单一游戏所无法达到的。
二、优化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为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奠定环境基础
“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是稀土之星幼儿园利用楼层平台、活动室等约 260 平方米公共区域打造的涵盖街道、房屋、公园等社会场景的区域性角色游戏,并基于不同的社会职业创建了医院、警察局、商场、银行、飞机场等 16 个游戏区域,形成了具备一定社会管理职能或社会服务功能的虚拟小社会。在“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中,每一位幼儿都是“星星小镇”的小公民,他们像大人一样基于各自不同的角色去工作和生活,并在角色扮演中拓展经验和发展能力。“星星小镇”游戏通过真实且具有整合性、实操性和支架性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亲身感知与社会互动,让幼儿在角色的认知与拓展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星星小镇”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自主与外部环境的支持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师的环境创设要凸显两者的互动与相互促进。
第一,真实环境与区域留白相结合,优化角色游戏的开展空间。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情境的,只要有角色的存在,就必然要以真实的社会情境和社会事件为条件。因此,角色游戏从角色的设置到具体的环境创设,都必然要以生活世界中真实的事件为基础,为幼儿创设浸润式的游戏环境。但由于幼儿的认知与思维还未形成固化的程式,他们对游戏角色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为幼儿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地要为幼儿适当地留白,教师在班级区域中只提供角色游戏所需的基本材料,如何利用材料去开展游戏这一权利则交给幼儿。例如,“星星小镇”的居民不按交通规则驾车行驶,担任交警的幼儿想到要建一个驾驶证考场来帮助小镇居民提高安全意识。于是幼儿将玩具车开到教室里,用彩色胶带在班级卧室空地上贴出车道和人行道,用红黄绿三色海洋球制作成红绿灯,将小椅子作为障碍物,以此来模拟路考现场。角色游戏中真实环境与区域留白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为幼儿经验发展提供支架,又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他们在充满想象的游戏空间中提升自主游戏能力。
第二,高结构游戏材料与低结构游戏材料相结合,促进角色游戏的连续和深入发展。高结构游戏材料是支撑幼儿经验发展的先行基础,是幼儿开展认知加工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在“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中,教师结合不同社会职业的特点,大量投放源于社会生活、切合游戏需求、突出角色特点的高结构游戏材料以支持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例如,医院区域中投放的医疗器械、消防区域投放的消防器材等超仿真、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将其既有的经验和正在经历的体验相结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关于角色的概念及经验,解决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经验的问题。低结构游戏材料具有可变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它们能够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要自主地开展游戏。当高结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积累了一定的角色经验后,教师就应通过低结构材料去鼓励幼儿自主开展对游戏角色的想象和创造。为此,教师在“星星小镇”材料超市和班级的材料区,准备数量充足的纸张、画笔、超轻黏土和小块积木等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并不断根据游戏发展进行调整和更新,丰富低结构材料的类型,满足幼儿自主造物的游戏需要。
三、提升教师游戏指导策略,明确角色游戏深入发展的关键路径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重要他人,他们为幼儿的角色认知以及游戏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先行经验。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也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第一,巧用学习故事,为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发展探寻线索。在“星星小镇”游戏中,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哇”时刻,在分析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结合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寻找游戏与学习的生长点。撰写学习故事是教师深入把握幼儿角色游戏进程和幼儿游戏状态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学习故事中的注意、识别和回应三个环节找到推动游戏深入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学习故事来描绘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游戏表现,有效捕捉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及时的引导。
第二,基于核心经验,为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发展提供事实依据。核心经验表现为幼儿的一系列可观察的行为和经历,是教师了解和衡量幼儿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清晰地掌握游戏中幼儿的发展状态。稀土之星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结合本园幼儿的发展特点,对 3~6 岁幼儿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将其运用到“星星小镇”社会体验游戏中来。实践中,教师以本班幼儿核心经验的表现为依据,在选择“星星小镇”游戏区域、完成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过程中尽可能地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游戏时,教师也会做到心中装着“核心经验”(有目标意识),眼里看到“孩子发展”(会观察、判断、分析),对游戏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灵活有效地回应支持幼儿。
第三,创设支持性氛围,为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包含角色意识、社会经验、生活常识等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的平行介入可以为幼儿的游戏开展创设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在“星星小镇”游戏过程当中,除了承担观察研究的角色以外,教师还会和幼儿一样深度参与到游戏中,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通过分享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实践等师幼共构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参与,拓展幼儿的角色游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