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理论学习>>陶养集>>正文
5月燃荻推荐(非主题)
2024-05-24 11:33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的意义、内容和路径

赵筱培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家园协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经验的连续发展,可以帮助学前儿童从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讨论和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小学的学习要求,建构常态化的幼小衔接家 园协作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家园协作工作目标,通过建设幼小衔接教育资源库来提升对家园协作工作的支持性,保障家园协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协作;入学适应

儿童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某方面的学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儿 童的发展是连续的,其发展的阶段性并不是唯一 的,关键期也不止一个 。从更普遍和根本意义上来 说,儿童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连续的,从出生开始,他们便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当前幼儿园和 小学的划分是基于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这种划分是从便于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进行的,具有 很强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忽略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者就需 要充分考量当下幼儿园和小学这种学段划分存在的不足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衔接 。它是一个帮助学前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的过程,其目标在于缓解学前儿童进入小学后的焦 虑和适应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进而实现儿童的连续性发展。幼小衔 接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两者的有效合作对于促进幼儿的入学准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的意义

家园协作有助于实现儿童的连续性发展

儿童发展是连续的,要实现这种连续性,就需要生活和有组织学习的共同努力。就儿童发展来说,其最重要的场域就是家庭。在家庭里儿童往往能表现出更多的行动,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更能触及儿童存在的本真面目。儿童在家庭中的存在和发展更复杂,其生活实践也更丰富,所获得的经验也更整全 。而且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的生活经验都保持了连续性 。但在幼儿园就不同,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多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系统的且带有目的性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学习和调适 。由此可见,家庭因其在保持儿童生活经验上的连续性特征而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底层支柱的作用。但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学习上的衔接,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做出更大的努力。当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合作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就可以更好地依托生活经验的连续性来助推学习经验的连续发展。

家园协作有助于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新认识

幼小衔接是教师和家长深化对儿童发展认识的重要契机。对父母而言,他们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获得经验性认识的。这种经验是粗浅的、未经验证的,而且是必须经历过才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学前阶段儿童的父母获得的是关于儿童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缺乏相应的认识。而这恰恰是幼儿园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幼儿园从专业的角度对儿童 进入小学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工作。这种共同面对未知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家庭和幼儿园重新去思考和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要,从而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新认识。

家园协作有助于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能够对幼小科学衔接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面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儿童需要做诸多准备工作,包括思想、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这些准备单靠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完成。与此同时,幼小衔接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系统、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教育内容体系。尽管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其工作更具专业性和指向性,但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更具基础性、丰富性和连续性,因此,要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帮助学前儿童为进入小学做好思想、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二、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的内容

认识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幼小衔接工作旨在解决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适应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既依赖儿童自身适应能力的提升,也依赖幼儿园和小学为儿童提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与教学。在学前儿童习得小学学习与生活所需的各项技能的过程中,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内因,因此,要提高学前儿童对小学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就需要先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普遍的心理状态,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征。此外,我们还须关注儿童的个体特征,即他们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性格、气 质以及不同的生理和社会成熟度。在面对小学生活和学习时,他们在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各有差异,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孩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支持。具体来说,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适时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和支持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则要创造有利于儿童认识、接纳和适应小学的环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步养成适应小学的学习习惯。

共同探讨小学的生活学习,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科学认识

对学前阶段的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而言,小学的生活和学习都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经验。尽管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上过小学,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他们并不一定熟悉现在的小学情境。幼小衔接是一个相对新的议题,国家和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也是近几年才出现,因此需要大家共同来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和教师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学前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上需要做哪些准备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科学的认识,为幼小衔接工作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具体而言,在讨论幼小衔接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小学教育则要儿童去学习和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前者以游戏和一日生活为基本手段,后者则依赖于系统的学科教学。因此,儿童在进入小学前需要做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转变。其次,我们要关注学前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建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等。在进入小学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关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构幼小衔接工作机制,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分析,构建稳定且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推进提供持续的支持。幼小衔接阶段是学前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过渡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合作来了解儿童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 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特点,了解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和家庭要共同制定合理的幼小衔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幼小衔接工作机制,明确家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幼小衔接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的路径

以专业引领为先导,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家园协作目标

尽管家长也有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能力,但幼儿园无疑发挥着更专业的引领作用,它能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指引方向。因此,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协作要以幼儿园为主导,通过调查和协  商来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家园协作目标。幼儿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来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儿童对小学的适应。此外,幼儿园还应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加强与儿童家庭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共同确定家园协作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建立长效的幼小衔接家园协作制度,拓展家园合作的手段与方法

制度是使某项工作常态化的基本手段。为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更好地开展,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效,将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和家庭需要就幼小衔接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第一,建立幼小衔接家园协作家长和教师日常沟通工作机制。幼儿园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确定幼小衔接的相关主题,召集家长开展相关的讨论,如开展小学入学准备、小学学习常规、幼儿入学品质等主题讲座,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所涉及内容的认知水平,为家庭教育和家园合作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二,幼儿园 可以设立幼小衔接工作委员会,选拔热心教育事业、具有责任心的家长参与相关活动,使他们在幼小衔接家园协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第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延请专家学者、小学老师等群体一起就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研讨。

建立幼小衔接教育资源库,提升幼小衔接家园协作支持水平

建立幼小衔接教育资源库是提升幼小衔接家园协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个包含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儿童学习、生活、教育等方面内容的资源库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参与到学前儿童的幼小衔接中来。第一,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为家长提供一个集合了家庭教育、亲子游戏、教育心得分享等教育资源的平台,帮助家长在专业的引领和经验的分享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第二,建立家园互动平台,幼儿园可以向家长分享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信息,家长可以对幼儿园发布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第三,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协助课堂教学等,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儿童发展的了解。第四,设置家长培训课程,定期对家长开展培训,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他们提升教育能力。第五,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记录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让教师和家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轨迹,进而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上一条:6月燃荻推荐(非主题)
下一条:5月燃荻推荐(主题)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