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今天的课题活动,我们采用现场实地教研的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实地探访记录表》,重点寻求图书馆中的“厢土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我们分成小中大三组,分别对图书馆进行实地踩点的研讨活动,为后续班级的语言区环境与空间打造以及亲子实地探访活动形成良好的铺垫。
实地探访 ㈠教师实地探访图书馆
㈡教师以图片、视频、文字记录的形式,呈现本土文化的资源价值。  
(图一:季节时令相关的故事绘本)
(图二:关于太仓城厢的书籍)
三、现场梳理研讨 
㈠小班组:实地探访获取的有价值的“厢土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有哪些? 裴老师:厢土文化可以从四季入手。春天可以在金仓湖放风筝。农业园有许多花海。 王老师:夏天可以在南园赏荷。 葛老师:电站村可以采摘果子等。 裴老师:秋天有羊肉节,吃螃蟹,南园有菊花展等。 王老师:厢土文化还和音乐有关,比如说江南丝竹。 葛老师:桥的资源也很丰富,比如孩子们熟知的州桥、周泾桥和皋桥。 裴老师:关于人文资源,我能想到张浦故居,后有梅长苏,还有王锡爵故居、有名的吴健雄。 王老师:关于书籍我们小班组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源,比如《静秀太仓》、《苏州之旅》,这两本书是关于人文地理和历史类的。 葛老师:厢土文化最美的地方有金仓湖公园、天镜湖、弇山园。 裴老师:有一些特殊的叫法,可以叫娄东、弇山、镇样、惠安。 王老师:除了厢土文化,还有一些非遗文化。比如太仓发源的江南丝竹。 葛老师:有舞龙舞狮、苏绣。 裴老师:还有碧螺春茶叶,很有名,丝绸也很有名。 葛老师:在图书馆还看见了一些节气展板、玻璃纸装饰、屏风、座椅等。后期在语言区可以考虑创设这样的环境。
㈡中班组:基于小班组寻求到的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分析、目标定位以及亲子打卡游建议如何呈现? ⒈中班组:亲子打卡游 潘老师:感受图书馆的氛围,亲子阅读,服务台询问有关太仓方面的书籍,介绍给孩子。 庄老师:可以发放打卡单。 主持人梳理:借书、还书流程,图书馆布置和氛围。 ⒉资源价值分析 王老师: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潘老师:在图书馆可以和家人分享阅读,到幼儿园可以和同伴分享。 林老师:了解家乡(太仓本地)主要特产、人物事迹 王老师:班级语言区环境的迁移,对语言区进行打造。 庄老师:项目式游戏的渗透,材料游戏等 潘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习惯的培养 ㈢大班组:结合大三班走廊项目式学习“图书馆”的创设,思考各个班级语言区环境中如何融入“厢土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 主持人:从空间环境上可以考虑增加柜子,就是类似书吧一样的。 陆老师:柜子最好是两面通透的,富有童趣的柜子,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敖老师:举办画展,像绘本插画那样。 张老师:可以投放一些桌面展示架子,供幼儿参观。 陆老师:还可以打造一个自制借书还书机器。 魏老师:还有洞洞板积木改造,可以改造成图书展示架。 敖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充满“故事”的环境。可以引导幼儿与家长实地探访图书馆。 张老师:充分利用园所资源:图书管理员陈老师,可以问问她平时是怎么整理图书,怎么给图书编号的。 陆老师:还可以和与语言区相结合,让语言区功能划分更加合理,加入“听说读写”。 敖老师:至于怎么来玩,大班幼儿马上要升小学了,可以在图书馆里面融入一些小学元素。
四、达成共识 ⒈小班组可以从音乐、人文、书籍、四季等方面入手来挖掘厢土文化和非遗资源。 ⒉中班组基于小班组挖掘到的资源,预设了“亲子打卡游”的活动内容,旨在让幼儿了解借书、还书的一些流程,咨询服务台一些相关本土文化的书籍,让幼儿感受阅读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打造班级语言区。 ⒊大班组结合走廊的项目式学习“图书馆”的创设,从空间环境、展开的“故事”、玩法三个方面梳理如何打造“图书馆”,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