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省级课题>>在研:省教研: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学期汇报>>正文
2023-2024第一学期汇报表
2024-01-04 14:21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3202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2021JY14-L43

承担单位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

梅园幼儿园

立项时间

2022.03

钱群霞、杨丽华

联系电话

13962610378

E-mail

80807772@qq.com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本学期,我带领课题组的老师们继续围绕课题《家园社协同共建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线上问题研讨活动以及线下实践研修的交流与研讨。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与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及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精神为引领,一脉相承中心儿童“种子观”核心文化,我们开展了丰富的专题研讨式活动、实地实践活动、项目式研修等活动,优化老城厢课程实施路径的同时,提升组内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专业能力。为了进一步夯实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传承文化,做“有根”的老城厢课程

本着“新书研读、老书精读”的理念,通过不同形式的进阶阅读,带领老师们共同学习了与老城厢课程相关的文献,如《精准教学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地图构建》《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年龄段目标》《太仓老街桥》《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等,寻找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支撑。

老城厢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引领,在课程架构和儿童对文化内涵的认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将其与老城厢课程的创新实践互通互融?是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要论点和论据。然而,一种文化的真正传承,光靠幼儿园课程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老城厢本土文化传承从幼儿园的课程延续到家庭教育之中。

基于,我们提出了对老城厢资源的全面复盘、深度挖掘和利用,以班级小课程建设和实施为基点,通过“文化与传承”“资源与课程”“课程与体验”相互融通的形式,将老城厢四时资源库在课程建设中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和利用。

二、实践体验,做“互通”的项目式课程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继续以各年龄段的项目学习,来推动基于幼儿兴趣的班

级项目式课程。以“行在四季、说在四时、吃在四季”为主线,通过教师实地探访和亲子游的形式,走进东林村、市民公园、天镜湖、博物馆等资源富饶的基地,对每个班级的项目式环境打造、空间创设以及资源融入等块面展开了调查、收集、筛选和展示,开展了一系列孩子们喜欢的项目式游戏。

例如,小三班的“太仓童谣”,在环境创设维度结合了语言区和表演区,将地道的太仓方言以“听说读写”的形式投放到了语言区游戏之中,引领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方言,并且感悟方言带给自己的文化内涵。再如,小四班的项目式课程“民间小游戏”,融合了本土文化中的老一辈和父母儿时的游戏,通过游戏内容调查、游戏资源制作和收集,结合“一人弄”空间,拓展成为了“大带小”老城厢游戏中的一部分。

同时,利用现场游戏开放的形式,引导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进行老城厢“大带小”游戏的推进。并且运用站位于儿童视角设计的儿童评价“体验单”,真正让幼儿成为了项目式课程评价的主体。

三、多维实践,做“灵动”的项目式研修

本学期,我们继续使用了项目化学习工具推进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战性支持,如“六顶思考帽”“世界咖啡研讨模式”“项目通行证评价”等,激发组内每一位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让灵动的课题活动激起老师们的思维碰撞,让互通的研讨模式打破研修的“一言堂”现象。

⒈实地研修,架构课程资源图鉴

在对四时资源图鉴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亲子实践,组织了老师们的实地研修。活动中,融合“资源图鉴”的内涵、呈现方式等,站位于儿童视角,寻觅儿童当下所需求的老城厢“秋资源”,形成孩子看得懂、教师读得懂的“秋资源图鉴”。

同时,基于教师层面的实物图鉴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领幼儿共同参与到秋资源实物图鉴的制作、介绍和展示中来,为后续每个班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形成铺垫。

⒉工具使用,激发灵动项目研修

为了打破课题研修“一言堂”现象,在每次课题活动中,我都会用到各种项目化学习工具。例如,《基于“六顶思考帽”的“大带小”老城厢游戏评析》中,通过“六顶思考帽”将老师们分成两组,对大二班带领小一班进行老城厢大带小游戏进行现场观摩、六维度解析与优化,助推老城厢游戏的深度行径。又如,《基于SWOT分析的儿童“体验单”项目式学习评价》中,运用了“世界咖啡”研讨模式,将老师们分成小中大三组,通过“建议流动”的形式,设计并优化了各年龄段的儿童评价“体验单”,并且在接下来的项目游戏中鼓励幼儿去使用,开展儿童层面的项目式学习评价。

四、明确方向,做“反思”型的课程实践

在老城厢课程开展中,课程评价拥有小中大各年龄段的检核指标,但是在具体落实中还有差距,缺少具体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教师与家长的评价行为不够规范,儿童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没能很好的参与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之中。

因此,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放置在家园社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维度上,旨在通过“多主体评析”的架构,让老城厢课程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得以体现,并且助推老城厢课程向着深度、广度的层面行径。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㈠课题研究论文

㈡课程故事案例

课题公开活动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⒈研究收获的结构化梳理未呈现

在研究中我们逐步完善了课程方案,积累了很多鲜活的课程资料,如课程的资源、课程目标、课程案例等,对于这些材料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呈现,是困扰我们的。

⒉资源与儿童经验的联结缺少规划不够系统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场域资源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很多的资源版本,但是这些资源如何来服务儿童,怎样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分层次、有目标的联结儿童的经验,我们该如何去做?

⒊课程行进中的评价未能很好地落实

在课程开展中,课程评价所有小中大各年龄段的检核指标,但是在具体落实中还有差距,缺少具体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教师与家长的评价行为不够规范,儿童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没能很好的参与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之中。

⒋家园社联动的平台搭建有限

家园社三者的联动平台搭建有限,无法深入走进儿童,需要我们更好的思考怎样打开视域,不断创新家园社共育的机会,让家园社协同共育能站在更有实用性的平台上持续性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⒈围绕课程方案完善顶层设计,结构化梳理现有资料

首先邀请专家进一步论证老城厢课程的方案,带领全体教师内化方案并以此统领进行现有资料的结构化梳理,发现存在的不足。接着进行理论学习,借鉴课程类成果的呈现形式进行再梳理。如:南京实幼的综合课程、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等。最后在实践研究中及时的查漏补缺,让老城厢课程能够服务儿童、服务教师和家长。

⒉多维互通、空间联动,动态化呈现资源架构

“三维式”灵动资源:首先,“基础+附件”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可拓展性。以各年度“家园社”资源库为基础,以节气、绘本等资源建立“专项资源盒”为附件,提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弹性。

其次,“总表+地图”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可规划性。以老城厢资源库总表为基础,以周边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制作成课程资源地图,并与家长资源进行联动,体现资源体系的有据可循和整体规划。

再次,“审议+修订”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可变通性。以课程审议与项目式研修为基点,对课程资源库进行调整与更新,呈现动态型的资源体系。

⒊通过“三进三式”推进,改善课程评价实施策略

在已有的日常评估、阶段评估、专项评估中通过“三进三式”推进课程的评价。三进:第一进前期准备与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课程评价范围;第二进评价实施与数据分析;第三进改进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三式:“一对一倾听式”“多主体评析式”“圈谈+评析式”。

⒋进行平台建构与推广发布

进一步开发家园社沟通的平台,如:开发希沃信鸽平台服务资源共享;招聘第三方资源更好的进行乡土文化开发等,并将在课题研究中的所思所获以及精彩的项目活动,及时形成推文或是影像资料等,借助镇区、社区的宣传资源平台,进行推广辐射。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

 

   

 

已是首条
下一条:2022-2023第二学期汇报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