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太仓市级课题>>在研:太仓市专项: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自编学习材料(2024.09)
2024-09-26 15:42  

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

——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思考

作者:高  

要:当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由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等主体构成一个系统共同参与。然而,从追求整体价值的系统科学的重要理论——协同理论视角来审视,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实践还存在很多欠缺:各评价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权责作用模糊不清;教师的职责和专业性未得以充分体现;家长的参与多被动停留于低层次;幼儿的参与多随意盲目。借鉴系统协同理论的要义,为发挥评价系统应有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整体价值,文章认为:幼儿 园要建构各主体角色和而不同、自主自发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生态系统;教师作为该生态系统 主导参量要切实提升幼儿发展评价专业信念、职责和能力;同时,指导家长以适度且深入的方式、支持幼儿以独特且适宜的方式,共同参与幼儿发展评价。

关键词:多元主体;幼儿发展评价;系统科学;协同理论


一、协同理论的要义

协同,是指系统内的两个及以上的、具差异性的要素实现系统发展目标而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态势,共同合作完成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对于协同的解释更偏向于其价值,强调两个或多个不同特点的要素组合将产生大于独立部分总和的整体价值。协同理论,亦称“协同学”,该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可解释为在一个复杂、开放、动态的环境中,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开展时空以及功能上的协作进而实现 共同的发展目标,达到更好的整合效果,追求一个系统所应发挥的整体价值。该理论指出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首先是独立的,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相异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各要素 之间需要通过分工协调、互补的作用,进行有序良性循环运行,达到协同效应,实现期望的共同目标。其中各要素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会影响系 统整体价值的发挥和协同效应的实现。从构成看,协同理论主要包括自组织原理、伺服原理与协同效应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组织原理,指系统内部各要素自发地遵照某一特定的规 则达到有序、稳定的状态,突出强调系统能够在没 有外部条件的干扰下自主地遵照规则运作。伺服原理,又称支配原理,是指系统最重要的要素——主导参量在整体系统中所起的支配作用,即系统内各要素受主导变量的影响,相互作用中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协同,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协同效应,则是指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协作而最终产生的结果状态,即增强了整体效应,并大于单个要素效应的和协同理论要义对于反思一个系统内部的各异质性要素如何更好地运作以发挥最优的整体价值和协同效应,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该理论对当前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 发展评价实践如何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协作交流共享的评价系统,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

二、协同理论视角下多元主体幼儿发展评价实践的欠缺

各评价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权责作用模糊不清

当前幼儿发展评价实践逐渐突破教师单一主体评价的既往孤立状态,构成了一个由教师、家长与幼儿等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评价系统。然而,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实践,因不同评价主体角色 的定位、权责和作用界限模糊,主体之间缺乏分工合作、互补协调,实践运作机制无序,评价内容重复过多,评价途径、方法和工具不尽适宜,给教师、家长和幼儿均造成了负担,评价结果也难以做到 客观、可靠。如研究发现,有教师将幼儿园提供的 一套幼儿发展评价内容未经删选直接交由家长评价,家长不堪重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凭印象完成;同时,家长评价的专业能力缺乏,对自己孩 子的判断往往过高,评价具主观性。另外,在幼儿参与自身发展的评价中,教师未充分重视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常常在自己有兴致或一日活动有空余时,才会组织幼儿提供自己或同伴的表现信息并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内容多简单重复,没有发挥幼儿参与的实质性作用

教师评价主体的职责和专业性未得以充分体现

评价主体,即评价者,是指能够充分掌握被评 价者的表现信息的人,由此,幼儿园教师当属最 主要的评价主体。2012 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 准》确立起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专业地位,同时对其 作为幼儿发展评价重要主体也提出了必需的专业能力,要“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可见,从幼教专业工作者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要求看,幼儿园教师应是幼儿发展首要的评价主体;并且,根据协同理论的伺服原理,幼儿园教师应为评 价系统要素中的主导参量。然而一项比较研究表 明,我国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的认同作用 远远低于新西兰教师;很多教师反映平时杂事多,缺少时间和精力观察;观察记录内容主观、随意,多凭个人爱好和经验,无法利用观察记录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专业的分析与判断,评价的专业性不足,未体现评价促进幼儿持续进步的发展性功能。

二、协同理论视角下多元主体幼儿发展评价实践欠缺的原因

幼儿园未重视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

评价系统的有序运行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幼儿身份不同:教师是专业 工作者;幼儿家长有自身的职业,多以非幼教专业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同时,幼儿的生理、心理 发展还不尽完善,以尚未成熟的稚嫩身份参与评价。然而,由于幼儿园未充分重视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系统的良性有序运行,相关的制 度和措施没有对接“发挥评价系统整体价值各主体协同运作”的理念和方式,也未能认真反思评价系统有序运行中不同身份主体应是何种独特的角色定位,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的权责,从而造成不同评价主体的角色、特点、权责和作用不清,彼此缺乏分工和协作。

信念和水平局限影响教师评价主体职责和专业性的体现

由于幼儿园教师长期以来重教学、轻评价,关注一日活动的计划预设和组织实施的顺利进行,忽视幼儿发展评价这一繁杂的工作,多将幼儿发展评价交由第三方机构实施,尚未树立自身是幼儿发展评价之首要主体的信念,未能承担起幼儿 发展评价的主要职责。同时,再加上“评价被视为 高度专业性的活动,不是偶尔、简单根据要求做的 事情”,技术性很强,需要教师具有“双重注意力”,基于课程实施情景观察记录幼儿具有发展意义的典型表现,并进行客观分析判断。然而职后市区级培训课程和园本培训,很少有针对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培训内容,造 成教师幼儿发展评价的专业性不足。


上一条:理论学习(2024.09)
下一条:理论学习(2024.06)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