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太仓市级课题>>在研:太仓市专项: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理论学习(2025.01)
2025-01-03 13:13  

理论学习记录表

研究主题

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

学习内容

《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

内容来源

网络

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

(一)营造本土资源课程化的大环境

首先,应分类整理本土文化资源。经过系统的挖掘与归纳、分析与筛选,幼儿园可以将幼儿园所处的区域内特有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归纳为名优特产、风景名胜、民间游戏、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类别。结合不同资源自身的特点与幼儿发展的需求编制出资源列表,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素材。

除此以外,幼儿园所属的家庭和社区也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建设园本课程时,同样应注意充分发挥家长与社区的作用,通过“园外导师”“家长志愿者”“家园亲子活动”等途径,将这些可以移动的资源“请进”幼儿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激发家长和社区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共同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其次,应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是“活教材”。它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最有趣味的学习场所,这对于擅长在真实的自然生活情境中进行行动性学习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自然,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节日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如葡萄节期间,带幼儿到葡萄园写生、学习为葡萄剪枝、为果实套袋等。在大自然中,幼儿通过参观实践、交流合作、种植饲养、尝试探究、绘画制作、远足郊游等活动,实现与本土资源的亲密接触,感知本地的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体验独特的本土文化气蕴,进而滋生爱家乡的自豪之情,增添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气息和本土情韵。

(二)创设凸显本土文化特征的幼儿园环境

为了让以本土资源为依托的园本课程取得理想效果,幼儿园应尽力在园内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首先,应创设本土化的公共环境。一所幼儿园首先吸引人们的是其整体的公共环境,而这恰恰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可以将本土文化融入开放的楼道、走廊、大厅、墙壁、户外等公共区域,努力创设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如用自然和废旧生活材料绘制“高山、天空、田野”“石桥、流水、人家”的大型主题墙,黛瓦白墙上张贴的是亲子创作的图文并茂的民间童谣、故事和歌颂家乡的儿歌;楼层走廊上悬挂着造型各异的本土景观模型和幼儿剪纸。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布置,既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也使幼儿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其次,应建构主题化的班级环境。班级作为幼儿经常性活动和学习场所,其本土文化环境营造对幼儿有着直接的熏陶作用。幼儿园各班要紧紧围绕主题活动这一课程载体,布置班级环境,力求凸显本土化、参与性和互动性,适应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此,教师既可以结合本地的节庆日习俗,按照时间顺序布置班级环境,也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区域的功能,按照空间顺序结合本土文化形态布置班级环境。

可以将这些教育意图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既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在自由探究和自主建构中获得经验,幼儿园在选择民间游戏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和发展需求,遵循游戏多元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挖掘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并将之巧妙融入区域游戏中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经验的拓展与建构。

   记录人 魏庸佼 日期 2025.01


上一条:自编学习材料(2025.01)
下一条: 理论学习(2024.12)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