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破冰小游戏及案例分享(抛出问题) ⒈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参与人员,破冰游戏——大风吹(3min)。 ⒉案例分享 T1:我是大班的家长,在家我发现孩子的专注力非常不好,我比较担心孩子以后上了小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的专注力不在老师上,另一方面比较担心孩子的收拾习惯,比如上了小学放学之后,他不知道要收拾自己的物品该怎么办呢?我也持续在和孩子沟通,但效果不大。 主持人:刚刚家长的分享我们感受到的是家长面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担忧,正如之前所说,其实我们老师也有这方面的困惑需要区解决,接下来我们邀请邱麟老师谈一谈,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 T2:我是大二班的邱老师。我分享我们班的一位孩子,这位孩子在日常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好,比如我们在收拾玩具或者排队时,他总是最后一位。 T3:我也发现了,就算当时给孩子一些方式方法,但是成效也不是很大。即时效果是有的,但长远来看还是效果不大。 主持人: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案例,对于现今,针对我们幼儿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困惑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了,那么面对这个问题小学老师们也来说一说,低年级,主要是一年级上学期哪些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小学学习生活会带来深远影响。 T4:我是金仓湖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孩子从大班到一年级的这段时间,首先家长和老师的确是要合作,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的课堂是四十分钟。孩子刚开始的专注力可以从倾听开始,上课时孩子对于铅笔橡皮的兴趣会比较大,所以家长们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款式。关于倾听,我们平时会做一些小游戏,例如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正式上课前我们会有三分钟的准备时间们,我会利用好这三分钟,并且还会提问问题。第三点是按指令做事,我发出一个指令,看孩子会不会按照我发出的指令做出动作。家长在家也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训练,例如故意说错话,比如红色的香蕉黄色的苹果等,看他会不会发现你的错句。 主持人梳理:看来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小学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就刚刚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其实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中,都有这共同的问题,也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去培养引导的。 ㈡幼小衔接中的误区担忧(分析问题) ⒈讨论:结合案例问题,讨论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及家长的担忧 讨论问题:关于案例中的问题(来源、原因),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结梳理:幼小衔接中幼儿面临的行为习惯的问题来源于幼儿自身能力发展和成长的忽视。幼儿能力因素,年龄小、注意力短暂、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能力弱,同时生活习惯和能力发展不平衡,如时间管理差、自理能力不足;家庭因素,只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对幼小衔接认识不足,过度保护导致幼儿依赖性强。 ㈢问题讨论,策略梳理 分组讨论:面对幼小衔接中关于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重点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两个板块进行讨论。 T5:幼儿园从营造环境、制定规则等来给到小朋友一些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T6:家庭方面是主要从习惯入手,不仅要培养小朋友的生活习惯,大人也要以身作则。另外一点就是沟通,和孩子时不时进入深入交流。 T7:小学方面可以从运动方向的培养,例如篮球、羽毛球。第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当下开始慢慢的一步一步往前。不要想着现在做某一件事情还早,其实不早。习惯有七天的不适应期,90天的巩固期。其次是减少短视频,多提供绘本。时间方面可以使用沙漏等工具给孩子计时。慢慢的培养孩子。 梳理策略和习惯培养的法则分享:7天、21天、90天法则(资料收集) ㈣总结提炼,后续方向 ⒈园长总结活动,提出倡议:种子成长日记 ⒉结合幼小衔接讨论成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持续实施和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