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省级课题>>在研:省教研: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理论学习(2024.11)
2024-11-28 11:05  

理论学习记录表

研究主题

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

学习内容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本土资源开发的视角转换与基本路径》

内容来源

网络

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

在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本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文化韵味,还能作为载体,开发和生成具有家乡本土文化特色的课程。

然而,在家园社协同共育的视角下,如何收集家园、社区中多维的本土资源,分析辨别资源的可用度,并服务于老城厢课程的整体架构?如何让收集的本土资源从无序的挖掘走向有序的利用并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效衔接?我们通过关键词“本土”“资源”和“课程”检索了几篇文献。接下来,我们以综述的形式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自然环境,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拓展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探究经验和成长经历本土资源促进儿童审美、探究、创造、想象、思维等多种品质的协同发展。这些本土资源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点,都被我们所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开发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识狭隘,缺乏系统的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能够在前期罗列一系列的本土资源,并将其投放在班级环境创设和教育教学当中,但教师不知道如何使其与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连接,不知道如何将静态的本土资源转化为儿童的学习对象或者操作材料,更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对本土资源进行课程开发。

第二,缺乏获取本土资源的途径,对本土资源的利用缺乏灵活性

幼儿园可能已经搜集和整理了一些本土资源并以文字、视频、音频、图像或联系册等方式形成了一定形式的资源库,但幼儿园没有畅通本土资源的检索、流通和使用渠道,也未能及时更新本土资源库,教师往往习惯于将本土资源当作静态的课程来对待,对资源的利用缺少开放的使用意识。

第三,本土资源的开发缺乏儿童的主体性参与,只重本土资源的开发结果而忽视儿童的过程性体验

不管是将家长作为本土资源开发的主体,还是教师自主开发各类本土课程资源,出于儿童能力、时间效益、过程安全等方面考虑,儿童都还未能深度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本土资源的儿童发展价值,外在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触动儿童的内心。

通过本次理论学习,教师对于本土资源与幼儿园园本课程之间的链接、推动等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后续的老城厢课程实践研究中,能够更加注重身边的本土资源,让其为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环境创设等形成经验性铺垫。

   记录人 魏庸佼 日期 2024.11


上一条:自编学习材料(2024.11)
下一条: 理论学习(2024.10)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