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省级课题>>在研:省教研:家园社协同共育幼儿园老城厢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自编学习材料(2024.11)
2024-11-28 11:05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本土资源开发的视角转换

与基本路径

作者:沈丽华

本土资源具有自然生态性和乡土人文性等特征且与儿童的真实生活联系紧密,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因而具有重要的儿童发展价值。对本土资源的开发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促进幼儿园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全面梳理办园理念、优化教育认识和完善儿童学习环境的系统工程,也是考验幼儿园管理者以及教师对儿童发展支持水平的重要指标。本土资源开发反映的是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个体与外部事物互适应的过程,因而本土资源与儿童学习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简单的线性关系,对其的开发应该秉持整体性的生命视角,关注本土资源的全面育人价值。

一、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儿童是在与丰富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活动的状态,也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自然环境,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可以拓展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探究经验和成长经历。此外,本土资源还可孕育儿童的人文精神,促进儿童审美、探究、创造、想象、思维等多种品质的协同发展。尽管本土资源的儿童发展价值已被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所认可,但本土资源价值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内在连接维度还未能被广大教师所真正理解。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识狭隘,缺乏系统的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能力。提到本土资源,教师首先思考的是当地有什么特产、风俗、民间艺人等特色文化资源和有形的自然资源,而没有意识到一切能够转化为支持儿童学习的事物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本土资源是儿童身边既有资源的集合,它们分散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儿童身边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可以成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在实践过程中,即使教师能够在前期罗列一系列的本土资源,并将其投放在班级环境创设和教育教学当中,但教师不知道如何使其与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连接,不知道如何将静态的本土资源转化为儿童的学习对象或者操作材料,更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对本土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尤其是很多新教师,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系统规划,缺乏对本土资源教育价值的深层认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多采用对其他人的模仿。

第二,缺乏获取本土资源的途径,对本土资源的利用缺乏灵活性。

在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很多教师反馈有些资源想用时找不到,有的难以搜集,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有明显专业门槛的本土资源,教师难以找到专门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人。幼儿园可能已经搜集和整理了一些本土资源并以文字、视频、音频、图像或联系册等方式形成了一定形式的资源库,但幼儿园没有畅通本土资源的检索、流通和使用渠道,以至于教师不知道幼儿园已经开发了哪些本土课程资源。此外,幼儿园也未能及时更新本土资源库,教师也往往习惯于将本土资源当作静态的课程来对待,对资源的利用缺少开放的使用意识。事实上,本土资源是具有多重特性的,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因而可以也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被投入到不同的活动中去。

第二,本土资源的开发缺乏儿童的主体性参与

只重本土资源的开发结果而忽视儿童的过程性体验。很多教师在开发本土资源的时候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儿童对本土资源开发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例如,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有的班级虽然发动了家长资源开展种植活动,但这种活动自始至终都是由家长完成的,儿童并没有参与种植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也缺乏深度的观察以及身体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再如,有的班级呈现了很多利用各类资源创作的亲子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数是由家长独立制作的,儿童未参与其中。不管是将家长作为本土资源开发的主体,还是教师自主开发各类本土课程资源,出于儿童能力、时间效益、过程安全等方面考虑,儿童都还未能深度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本土资源的儿童发展价值,外在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触动儿童的内心。

二、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转换

本土资源是重要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对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儿童经验的内在生长。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向园本化、综合化、生活化、游戏化方向深入,如何更好地将本土资源开发为全面有效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资源,就需要课程开发者不断优化课程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和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开发者需要以理解、整合的方式去重构本土资源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中坚持本土资源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开放动态的开发观以及儿童参与的实践观。

第一,坚持本土资源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将对本土资源价值的认识从静态的课程要素转向鲜活统整的经验。在以往的实践中,本土资源的课程价值首先来自政策文本的先导性规定,是先有政策,后有对本土资源课程价值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往往不能认识到本土资源各要素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内在连接,只从本土资源的外部浅层表征来寻找和确认它们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按图索骥地去开发本土资源或者机械地将本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事实上,本土资源是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只有以不断发展的经验体验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高阶需要。因此,课程开发者要认识到本土资源的全面育人价值,全面挖掘和梳理本土资源的课程要素,根据儿童的经验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来定义本土资源的课程组织形态。

第二,坚持开放动态的本土资源开发观,将本土资源的开发视为一个连续且不断改进的过程。儿童的发展需要和经验积累是不断变化的,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要服务并能满足儿童的这一变化。一方面,课程开发者必须树立“儿童的学习需要是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依据”的思想认识,要依据儿童经验的连续发展和个体需要来开发和组织本土资源;另一方面,课程开发者要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来审视本土资源表现形态及其内在儿童发展价值的变化,要基于对时代发展的敏感性来甄选和开发本土资源。儿童的持续发展决定了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必须是开放和动态的,而本土课程资源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时代性又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课程开发者必须坚持开放动态的本土资源开发观,将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本土资源都纳入课程开发范畴。

第三,坚持本土资源开发与实践的儿童参与观,将儿童对本土资源开发的参与视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由于儿童的学习具有具身性,任何一种课程资源育人目标的达成都是基于儿童的具身体验和具身操作的。在以往的本土资源课程开发中,教师是连接本土资源和儿童学习的桥梁,儿童用于学习的本土课程资源实际上是已经被教师组织和加工过的结构化学习素材,其开发过程儿童甚少参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它阻断了儿童经验的自然发生和自主展开,使得儿童无法建立起对本土资源所承载的经验的具身体验和全面理解。因此,要使本土资源有效服务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就要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去切身感知本土资源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支持他们在持续的操作和探究中自主去建构课程。教师不应该主观武断地决定儿童应该学什么和如何学,而是要注重儿童在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

三、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

(一)重塑教师课程资源观,组建本土资源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

教师的课程资源观直接影响着教师认识和开发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效果。针对教师对本土资源的内容、价值认识不全面、不深入的现象,幼儿园可以通过专家引领、案例分享、互动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强化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资源意识和自主开发能力。资源意识是指对资源性质、种类等的知识性认知,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高效综合利用的情感要求,它决定了教师如何看待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及其开发向度。幼儿园要引导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关注本土资源在层次、维度和形式等方面的多样性,在开发的过程中遵循开放性原则,支持儿童与资源的互动,让他们在参与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组建本土资源课程开发的研究共同体,改善本土资源的课程开发生态。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改善和重构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智慧及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效果显著。为帮助教师提升利用本土资源的能力,幼儿园可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的不同组建不同的研究共同体,如自然资源研究小组、社区资源研究小组、信息资源研究小组等,通过研讨、探究、观摩、互动等方式对本土资源开展深入的学习。研究共同体要优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发挥团队的智慧去突破思维瓶颈,实现本土资源在课程中的有效转换和落地。

(二)重构本土课程资源库,优化本土资源的使用方法

为了让教师灵活、便捷地使用本土资源,幼儿园可以通过更新完善资源库、建立资源目录索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让本土资源看得见、拿得到、有保障和用得好。首先,更新完善本土课程资源库。教师作为本土课程资源库更新的主体,要不断增进对本土资源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完善对本土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储存和更新。其次,建立本土课程资源目录索引。为方便教师查询与获取所需资源,幼儿园可以根据资源的类型、来源和获取途径等建立目录索引,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资源库的内容,解决教师找不到资源的困扰。最后,搭建本土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百度网盘等载体,将本土资源上传至网盘,方便教师及时查询、使用以及自主更新。为避免教师为利用资源而利用资源、只见资源不见儿童等现象的发生,幼儿园首先可以利用关系思维,打破教师对课程资源性质和价值的片面认识,关注对不同资源的横向延展和纵向延伸,赋予本土资源以新的内涵和形式。其次可以打破根据课程内容找资源或根据资源找课程内容的课程开发模式,整合幼儿园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儿童的兴趣及经验,实现本土资源与儿童经验的双向连接。最以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使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动起来,幼儿园可将所有的本土课程资源整理打包流转给其他班级或者下一轮年龄段教师使用,让本土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优化。

(三)建立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机制,确保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

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幼儿园应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幼儿园的制度体系建设中来。首先,建立资源储备更新制度。幼儿园可以通过制度规定对本土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定期进行更新,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收集、储备相应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其次,建立本土资源的流动共享制度。幼儿园可以推动各类本土资源在不同的班级之间

进行流动,如对廊道里的“亲自然、会生活、乐游戏”共享游戏区进行班级轮流,通过流动和共享的方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各类资源活起来。最后,建立本土资源专人专管制度。幼儿园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制度,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责任链条,确保本土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建设。


上一条:自编学习材料(2024.12)
下一条:理论学习(2024.11)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