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在上一次的中心调研中,发现中四班的户外娃娃家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游戏形式比较单一,如挖泥;镜面桌的使用有些浪费;游戏的场地局限,中间场地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今天的教研活动,主要就是请中四班的老师介绍户外娃娃家项目活动的实施情况,我们从老城镇资源利用、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维度进行思考,发现、分析、解决户外娃娃家项目落实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与调整建议,为后续老城厢游戏的深度行进形成铺垫。 ㈡各班介绍资源图鉴 ⒈中四:户外娃娃家课程图册 
陆:户外娃娃家目前在游戏中延伸出了烤红薯的游戏,还尝试了围炉煮茶的游戏,考虑到孩子的饮食健康,我们就改造成烤奶的游戏。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游戏困境,玩泥区玩法比较单一,镜面桌的使用有些浪费;游戏的场地局限,中间场地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游戏还比较缺乏材料,缺少丰富的玩法和新意。游戏情境需要进一步丰富,同时根据天气变化还需要丰富冬季的材料。 ⒉理论学习 小结:文章中提到在户外,幼儿充分与大自然接触,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进行游戏,减少了对高结构材料的依赖,在游戏中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可引发和支持此类游戏的游戏材料有: ①自然类材料:如树叶、树枝、石头、竹子、沙子等自然界里获得的原始材料; ②烹饪类材料:如可给娃娃做饭、吃饭的锅碗瓢盆(或可当作锅碗瓢盆的替代物); ③生活类材料:如澡盆、婴儿推车、小桌子、小椅子(或可当桌椅的石板、木板、轮胎、树墩等); ④辅助类材料,如帐篷、餐桌垫、篮子、杯子、奶瓶、吸管等。 ㈢交流研讨 ⒈户外娃娃家项目活动中老城厢资源的利用有哪些?还可以利用哪些资源生成相应的游戏内容?(思考如何利用大门口的场地游戏) 
⑴资源利用: 老城厢资源:灶头、烤红薯、晒衣服、做饭、挖坑等。 ⑵生成游戏: 户外娃娃家还可以丰富一些集市的活动。增加老城厢卖货郎的角色,可以提供叫卖商品,贩卖糖葫芦等产品;增加上门理发师的角色,可以上门服务理发。 ⒉户外娃娃家环境创设中有什么亮点?还需要做哪些调整(环境、材料)? 
环创亮点: 户外娃娃家游戏结合场地的空间特点分出了不同的游戏区,天幕的制作让游戏更加具有意境;孩子们参与制作灶头的过程,游戏以幼儿为主体;结合自然资源生发出烤红薯、围炉煮茶等游戏,对生活资源有一定的运用。 调整建议: ⑴吊锅家: ①活动材料:可以增加轮胎和木板的材料;收集自然材料,收集食堂的菜根等; ②活动场地:运用家长资源收集勺子、锅、碗等生活用品,让游戏更具情境性和真实性。 ⑵菜地家: ①活动材料:提供一些砌墙的材料,增加玩偶;收集菜根、花盆等器皿种植; ②活动内容:运用木桶运水,泥巴可以结合竹筒游戏;带领幼儿探索泥巴的多种玩法。 ⑶挑货郎:提供自行车、扁担等材料。 ⑷理发员:理发工具、材料;加入衣服、挎包、围裙等服装。 ⑸天幕家: ①场地优化:大型轮胎和木板组合,可以变成备菜板;增加各种调味瓶、各种厨房用具(铲子、刀等); ②活动内容:捣菜汁游戏(用小木桩捣、碾菜叶);结合幼儿园食堂资源收集烂菜叶、菜根。 ⑹灶头家: ①活动内容:装饰灶头家(如捆扎稻草人、树叶风铃等),布置小景观、养小宠物等; ②活动材料:围炉煮茶的食物材料、瓦片(盛菜、摆盘等)。 ⑺户外表演: ①活动材料:音箱(各班游戏时自带),锅碗瓢盆放在网格架子上,可移动的木架、各种布、色空鼓、打击乐器、打连厢材料; ②活动场地:中间空地。
⒊户外娃娃家项目活动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有什么问题?下一步该如何调整指导策略? ⑴师幼互动、幼幼互动问题: 由于户外娃娃家狭长的区域特点,教师在游戏指导时难以全面关注到各个区域的幼儿游戏情况;不同游戏区幼儿之间缺少互动。 ⑵调整指导策略: ①在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开展中,班级两位教师和保育员分区域进行指导与观察,关注到不同区域的游戏开展情况。 ②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在卖货郎、理发师的角色促进下,关注到旁边区的同伴,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与附近区同伴互动。户外表演区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有更多机会联动其他区幼儿进行互动。 ③在分享环节,邀请幼儿介绍自己游戏中发生的趣事,激发其他游戏小区幼儿的兴趣与关注,增强幼幼互动。 达成共识: ⒈户外娃娃家的游戏中需要投放更加丰富的生活材料,同时也要把周边的菜地和食堂资源运用起来,促进幼儿的创新游戏。 ⒉游戏中需要增加卖货郎、理发师、户外表演等流动的角色身份,增加幼幼互动,同时丰富游戏的内容。 ⒊在师幼互动方面,两教一保要做到相互配合、分区域观察指导,灵活抓住教育契机,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