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课题>>省级课题>>在研:省学会:家园社协同共建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自编学习材料(2023.4)
2023-04-25 16:47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作者:马文香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利用已有条件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相结合,努力开发具备地区特色的课程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功能,为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课程支持。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以课程开发为抓手,以园本带教为研讨阵地,有针对性地持续搭建教研课程构架,开发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价值

幼儿阶段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期,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教育的内涵和底蕴。这就需要营造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育人环境,让幼儿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要利用好幼儿园课程主阵地,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精心设计丰富有趣、通俗易懂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挖掘传统经典,生发传统文化课程素材

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举措之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学习贯穿到全学年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时令与养生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科学领域和健康领域的探索实践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举措之二: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教职工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每日一个见面鞠躬礼;每日一套礼仪操;每年在新年之际利用半日开放活动在幼儿和家长中开展主题为“传承有格 感恩守礼”跪拜礼。

举措之三:将有青海地域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户外体育活动中,如土族的“七彩轮子秋”,藏族的“高原娃儿拉巴牛”“多功能牦牛骨拍”等,既帮助幼儿了解了地域文化特点,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对地域性游戏进行了有效的发展和传承。

举措之四: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开辟有关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的活动区,如“好友会茶社”“华佗中医馆”“小书童国学馆”“传统工艺坊”等,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选准方向挖掘传统文化课程元素。

依据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课程主题的开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经验,相关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课程的可操作性,挖掘富有传统文化元素、内容丰富的地域性课程,如科学活动“秋分我们一起来养生”“神奇的冬虫夏草”等,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有效开展。

搭建教研支架,生发传统文化课程。

成立课程开发教研室,不断搭建教研支架,帮助教师从观念和知识上梳理思路,带动教师解决技术和策略层面的问题,利用每月一轮的园本带教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启动、生发和提炼。如探讨幼儿在传统文化活动区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和对活动材料的有效运用,论证中医药系列活动融入幼儿园日常课程的可行性。

观察追踪线索,挖掘隐含的课程价值

寻传统文化教育和儿童兴趣间的契合点。

如在每周全园区域联动活动中,幼儿对穴位图和穴位仪非常感兴趣,尝试对照穴位图找身体中的一些穴位,利用穴位仪感受穴位的反射区。主题课程研发即牢牢把握这一契合点,围绕身体穴位这一线索挖掘隐含的课程价值。

带动教师持续关注幼儿行为动向。

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拔罐、艾灸、刮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以游戏的方式为同伴或者活动区的模拟娃娃进行按摩、拔罐、刮痧的“治疗”,融入传统中医疗法的新的传统文化教育线索逐渐形成。

引领教师聚焦问题自主生发课程。

在课程开发教研室的引领下,教师遵守以幼儿为主的内容导向,围绕穴位从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话题与幼儿进行散式讨论,着手打造出“我是小华佗”主题课程模式,不断深入培养幼儿的兴趣,挖掘隐含的课程价值。

反思评价课程,萃取课程的教育价值

活动后有效反思,激发问题意识。

在我园实施的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课程开发教研室成员带领全体教师开展现场观课、小组磨课、共同研课的活动,逐一进行记录反思,发现问题、梳理规律,进行主题课程研磨。

追随课程依据,拓展课程价值。

在我园实施的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全体教师不断思考和互相讨论,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家长受到启发,许多课题由此得到延伸和拓展。如家长通过家委会自发地开展起了“中医进课堂”系列活动,为幼儿请来中医介绍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请来理疗师介绍中医保健知识,课程资源变得丰富而深入。

联系整合资源,形成多元主题网络

开放提供线索,多元对话激发智慧。

课程开发教研室引领第三带教小组研磨课程的过程中,观摩的教师也生发出了很多线索,如通过晨读活动,让幼儿熟悉四大名著当中《孙悟空借芭蕉扇》《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草船借箭》等经典故事;通过《十二生肖》的故事了解生肖典故;通过活动区布置的象形文字,培养幼儿拓印、描写的浓厚兴趣。

打破思维定式,助推课程脉络嫁接。

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让传统体育游戏焕发时代色彩。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结合我园开展了 27 年的高原冬炼活动,把我省特有的一些民族体育活动开发成主题性课程,由此又生发出“地域游戏进课堂”的课程思路。

统整教育资源,形成弹性主题课程网络。

我园课程开发教研室不断搭建教研支架,经过多个循环往复的教研实践和研讨,配套相应的活动区域和环境,充分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渐生成了多个主题活动的课程网络。

三、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策略

幼儿园在近三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的研讨、探索中,梳理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善于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发现课程元素,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挖掘环境与课程之间的连接点,形成良性的环境与课程的互生、互补。将传统文化的人文理念透过幼儿园的主题墙、活动区域、走廊装饰、地面设置等环境自然而然地传递和释放出来。

㈡在幼儿的每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在幼儿园的每日教育活动和生活细节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如将每日的经典诵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亲身参与每一个传统节庆活动,将中华传统的文明礼仪揉进生活,开展感恩与孝道的实践化传承;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高原地域传统活动体验,创造条件开展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学习等,以幼儿易于参与、乐于体验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使我国及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幼儿园得到传承和弘扬。

充分结合幼儿兴趣点采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与模式

当前的教育改革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中要注重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又不失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如将当地优秀的民间艺人请进幼儿园来,现场学习与交流,开阔眼界的同时增进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好奇、向往之感,萌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巩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幼儿园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家长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使他们全方位、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争取达到传统文化日常教育效果。

总之,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客观、辩证地选择教育的内容,认真分析、仔细斟酌,注重从幼儿兴趣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幼儿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衡量学什么和如何学,做到恰当融合、教学相长。

 

上一条:理论学习(2023.5)
下一条:理论学习(2023.4)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长春北路1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