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理论学习:合作创建档案袋 ⒈主持人:档案袋评价是记录幼儿成长经历、评价幼儿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幼儿、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幼儿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解读与分析、决策与行动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最终目的是让教育更适宜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让幼儿身心全面和谐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让家长参与其中,更好地发挥档案袋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⒉理论学习:《幼儿发展的关键指标与行为观察》第十二章第七节“合作创建档案袋”。 ⑴为什么要制作档案袋 ⑵档案袋应该采用什么形式 ⑶怎样使用档案袋 ⒊总结:对幼儿发展的观察会使所有参与者(教师、幼儿、家长)都受益,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发展的,当了解后教师、家长能够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满足幼儿的需要。 ㈡分享幼儿定向活动成长小记 ⒈主持人: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多次定向活动,教师们对班级幼儿定向能力的发展进行了持续的观察与评价。教师们梳理形成了幼儿定向活动的成长小记,那么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时间一起来分享互相借鉴学习一下。 ⒉按照年级组顺序分享幼儿定向活动成长小记。 T1:小班这边主要是分为7个板块,有父母参与的两次访谈、有幼儿自己参与的一到两个计划项、还有的就是每月观察。这一份表格主要体现的是9月到1月份的,这个我们要从兴趣度、输出能力、制定计划方向、控制动作能力、辅助问题能力、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体观察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然后把内容梳理在了这个表格当中。 主持人:顾老师在最后对这个发展评估报告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读,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刚开始可能级别都是在0-1,通过一个学期的成长之后级别基本上可以达到2-3,属于平衡状态,还是很能看出孩子的一个发展状态的。 T2:大班做了一个手写的分析,以一些评价表的表现,类似于身体成长,这个孩子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主要是在一些特别小的细节方面,针对于家长我是将表格打印出来之后发布给家长的,然后他们写好了再反馈给我。然后孩子的绘画能力比较好,画了一个关于活动的作品。 主持人:大班的特征是孩子的一个作品,后续也可以将家长对孩子的一个评价梳理一下。 ㈢梳理增值性评价运用经验 主持人: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按照年级组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 小班:

中班:

大班:

⒈评价了什么? T1:我们讨论了一下到底是从哪个方面进行,发现主要是从幼儿的情感方面评价会比较合适。 T2:中班结合了孩子的兴趣度、识图能力、指定计划、方向辨别、动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这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T3:大班主要从社会交往方面、解决问题能力、指定计划能力、识图能力这几个方面入手。 ⒉怎样评价的? T1: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家长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T2:我们结合了幼儿的作品:绘画、手工、建构等。还结合了照片影像和评价工具。 T3:用照片、文字的观察记录和同伴互评进行评价。 ⒊借助评价看到了什么? T1:小班借助评价看到了幼儿当时的能力水平,幼儿活动的兴趣度、参与度。幼儿的发展潜能。当然也能看到孩子还有哪发面的不足。 T2:看到了幼儿的进步与不足、教师的计划制定、活动组织、活动后的反思。家长的家教方式和社区资源。环境的社区资源和幼儿园的资源。 T3:借助评价可以看到幼儿表现的一个现状、幼儿的发展进程、定向能力的发展、定向活动内容的调整、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等。 ⒋如何推进的? T1:我们在考虑如何推进的时候,是考虑到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第一要在平日生活中持续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能只看到当时。持续观察他的表现来给我们更多的一个佐证,让我们知道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引导。 T2:我们从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寻找支持策略、开展系列活动。 T3:首先给予幼儿机会自主计划,将定向活动融入一日生活,再加上教师的适宜介入和指导。 ⒌不足与建议。 T1:这一份其实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了,我们鉴于小班这一份来说,发现同伴评价相对较少,因为小班来说这一方面确实会有些不足,但是我们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去改进它,因为回顾一下,发现我们的关注点比较多,作为老师的精力还是比较分散的,比较不明确。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去重点观察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的能力进行持续的观察,持续的引导有针对性的。 T2:家长评价缺乏了科学性。 T3:同伴、家长的评价比较少,形式内容的多样性(亲子、社区)和后期运用表格进行汇总梳理。 主持人:大班这里提到了一个同伴和家长的评价比较少,这边还说到了形式可以多样化一点,我们现在用的幼儿发展评价的模版,可能会受到模版的限制,我们如果要做幼儿定向活动,成长小记不仅仅是模版里的内容,也可以加上家庭的小定向,不一定要跟着模版走。家长方面的内容也需要增加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