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研究计划审议与课程资源挖掘
㈠开展学期研究计划审议
9 月,课题组开展学期研究计划审议。对上学期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通过对上学期研究成果的总结,明确了优势与不足,为本学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审议过程中,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以优化家长课程内容。大家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有的成员建议深入了解家长和幼儿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还有成员提出可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㈡挖掘课程资源,优化家长课程内容
为了优化家长课程内容,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一方面,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搜索、文献查阅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与幼小衔接和家长课程相关的资料。
在挖掘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筛选和评估,确保其能够为家长课程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同时,还根据家长和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资源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
二、结合课程资源,丰富家长课程
㈠基于幼小衔接,了解家长、幼儿需求
10 月,课题组以幼小衔接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家长和幼儿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家长和幼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困惑和期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社交能力、心理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而幼儿则更关注新环境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根据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对家长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丰富。在课程中增加了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社交能力提升、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㈡研究、筛选适宜的家长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家长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对收集到的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筛选。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对资源进行了评估,选择了那些符合幼小衔接要求、能够满足家长和幼儿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程内容。
在筛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还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筛选出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长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能够为家长提供全面、系统的幼小衔接指导。
三、家社政资源下家长课程的探寻
㈠挖掘家社政资源
11 月,课题组开展了 “家社政资源下家长课程的探寻” 研讨活动。家庭、社会和政府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可以为家长课程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广阔的视野。
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深入探讨了如何挖掘家社政资源,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可以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课程教学,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亲子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㈡进一步梳理家长课程
通过挖掘家社政资源,收集了大量新的课程素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素材,课题组对家长课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类和整理,明确了各个主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对课程的实施流程进行了优化,确保课程的实施更加顺畅、高效。
四、开展萨提亚模式生活智慧工作坊,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㈠开展 “萨提亚模式生活智慧工作坊”
12 月,课题组开展了 “萨提亚模式生活智慧工作坊”。萨提亚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方法,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在工作坊中,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咨询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萨提亚模式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课题组成员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通过工作坊的学习,大家对萨提亚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技巧。
㈡提升课题组成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开展 “萨提亚模式生活智慧工作坊” 的目的是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通过工作坊的学习和实践,课题组成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沟通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萨提亚模式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活动。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们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坊中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和互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