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目标
本学期,本课题组将围绕“合理期望导向下的幼小全程衔接家长课程的开发研究”这一核心,通过系列化、主题式的研讨与实践活动,深入探索家园校协同共育的有效路径。旨在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案例分析与家教指导能力,系统梳理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积累形成可推广的实践成果,为后续家长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二、 月度活动安排
三月:明晰方向,夯实基础
活动主题:研究计划审议 & 解锁真实案例,提升指导理念
核心内容:
1.回顾总结上学期研究进展,审议并通过本学期详细研究计划与工作重点,确保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到人。
2.开展理论学习,聚焦幼小衔接家教指导理念提升。
3.组织案例交流与分析,分享并研讨来自教学一线的真实家教案例。
研究方法:理论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预期成果:形成本学期具体化的研究行动计划;初步汇编《家教指导案例集(一)》。
四月:聚焦习惯,三方协同
活动主题:“衔一程温暖,接一路花开”幼小衔接三方联合教研活动
核心内容:
1.共同剖析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常见误区及家长担忧。
2.分享交流幼小衔接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经验,探索幼儿园、小学可采取的创新性措施。
3.研讨构建家园校三方有效协作、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的机制。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预期成果:汇总并梳理形成关于幼小衔接阶段习惯培养的策略建议清单;强化家园校三方协作共识。
五月:破解难题,赋能教养
活动主题:赋能心灵成长,提升情绪智慧——家教案例指导实训
核心内容:
1.围绕幼儿情绪管理、习惯养成等真实家教情境中的难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实操演练。
2.系统梳理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预期成果:建立一套“场景还原—多维度诊断—策略匹配”的家教案例分析框架;形成一份包含多项实操方法的《亲子沟通技巧清单》。
六月:教师增能,管理情绪
活动主题:提升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赋能教育教学与家庭教育指导
核心内容:
1.识别并改善教师自身情绪管理存在的短板。
2.加强情绪管理能力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
3.提升教师协助学生与家长进行情绪调节的专业能力。
研究方法:体验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互动反思法
预期成果:形成一份实用的《教师职场情绪调节技巧清单》;开发或引入一套(如色彩绘画等)情绪觉察与调节工具。
七月:总结提升,提炼模式
活动主题:家庭教育个案交流与课题阶段性总结
核心内容:
1.交流分享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实践成果,评估策略的有效性与系统性。
2.总结反思课题组成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与意识的提升情况。
3.完善家教指导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4.进行学期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总结。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预期成果:提炼形成“理论研修-个案实践-交流研讨-总结提升”的教师家教指导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一批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案例集(二)》;完成学期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 预期成效
通过本学期的系列课题活动,预期达成以下成效:
团队专业化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家教指导理念、案例分析能力及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资源成果化积累:系统开发出案例分析框架、案例集等多项可应用、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机制模式化探索:初步形成家园校协同教研机制以及教师家教指导能力培养模式。
课程开发基础夯实:为“合理期望导向下的幼小全程衔接家长课程”的深度开发提供扎实的实证依据、内容支撑和策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