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周计划
主题名称:《我变你变大家变》㈡ 班级:大三班 日期:9月8日~9月12日 带班老师:蒋敏娇、沈雪花
本周重点 |
⒈本周开展主题《我变你变大家变》,以“我长大了”为线索,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自己在生活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成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的大班生活与学习任务,感受成长带来的成就感,强化自信心与责任感。 ⒉鼓励幼儿发现并记录自己、同伴以及班级的变化,进一步丰富活动室环境,丰富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的材料,做好自然角翻土、整理工作。 ⒊关注幼儿的开学以来的身心情况及适应能力,定期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状态,共同助力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⒋注重个人卫生,引导幼儿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同时留意插班生的身体适应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确保其在园健康舒适。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来园 |
⒈来园接待:热情迎接幼儿,引导他们分享假期或周末的新变化、新见闻,鼓励幼儿大方展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来园氛围。 ⒉自由活动:提供绘本、多米诺骨牌、建构积木,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⒊谈话活动:我们班来了几位新朋友?认识新同伴你有什么感受?幼儿园有什么新的变化? |
户外锻炼 |
本周预约:运动区5,提供:树屋、攀爬架、轮胎、软垫、梯子等。 重点指导: ⒈ 引导幼儿“手脚交替抓握、膝盖弯曲缓冲”,避免幼儿仅用手臂发力导致疲劳。 ⒉观察幼儿各种材料的组合玩法,关注幼儿活动量,提醒幼儿出汗了及时休息,补充水分,帮助幼儿垫好汗巾。 ⒊鼓励幼儿创意组合开展游戏,观察幼儿攀爬动作中的协调能力和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以及游戏结束是否会分类整理。 弹性安排:如遇下雨或者特殊天气,调整为室内体锻及游戏,关注室内游戏材料的多元运用,以及幼儿游戏时的安全。 |
教学活动 |
活动一:逃家小兔 (语言) |
活动二:我可以 (社会) |
活动三:我要的模式 (数学) |
活动四:我会变 (音乐) |
活动五:好朋友的新变化 (美术) |
上午游戏 |
专室活动:科探室(周一)、阅读区(周四) 区域活动(周二、周三、周五):美工区(美丽的扇子、diy姓名贴、幼儿园的新变化、艺术自画像);建构区(我们的幼儿园);阅读区(故事盒子、自主阅读、自制故事书);生活区(生活小能手、编织);科探区(身体变变变、光影游戏)。 指导重点: ⒈生活区:提供“步骤可视化”图解, 指导幼儿学习叠被子、叠外套、整理玩具。 ⒉美工区:引导教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协助幼儿尝试美化自己的扇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扇子。 |
下午户外活动及游戏 |
本周预约:运动区4,提供:垫子、滚筒、轮胎等材料 重点指导: ⒈开展“滚轮接力赛”,划分起点与终点线,幼儿依次推滚轮完成接力,指导幼儿“到达终点后停稳滚轮再交接”,禁止“扔滚轮、抢跑” ⒉关注幼儿能力差异,对平衡感较弱的幼儿通过辅助扶手、降低平衡架高度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增加飞盘投掷距离等挑战,实现个性化指导。 ⒊鼓励幼儿自己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
户外游戏:秘密花园(周二)、户外种植(周三) 专室活动:建构场(周五) 角色游戏(周一、周四) |
日常生活 |
⒈散步时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专用教室,重点熟悉星空屋,引导观察幼儿园中花草、树木等的变化。 ⒉晨间入园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当天的穿着、发型或携带物品与前一天的不同,用简单语言向同伴分享,感知自我外在的小变化。 ⒊安全教育:上下楼梯安全。 ⒋自由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新班级的变化,进行记录,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变化。 ⒌离园活动:离园前,组织幼儿分享当天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感知情绪的变化,学习用积极方式调节情绪,同时做好离园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
家长工作 |
⒈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整理成长照片、旧衣物、玩具等,通过“看照片找不同”“试穿旧衣服感受大小变化”等方式,直观呈现幼儿的外在成长,并用文字或视频记录幼儿的发现,次日带回班级分享。 ⒉建议家长结合幼儿能力,分配1~2项力所能及的家庭任务,明确任务要求与完成标准,观察幼儿完成过程中的态度与能力变化,助力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长大能做更多事”。 ⒊鼓励家长利用睡前、餐后等碎片化时间,和幼儿聊“小时候”与“现在”,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对“长大”的理解,强化自我成长认知。 ⒋指导家长发现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新技能,提供适宜的学习工具与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在技能掌握中体验“长大的成就感”。 |
环境创设 |
⒈继续根据主题丰富班级的环境,增设“值日生”主题内容。 ⒉布置“成长角”,收集幼儿小时候照片、旧衣物,以及现在的照片及衣物标签尺码,同时提供便利贴,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成长变化,直观感受成长。 ⒊继续更新班级资源收集站,和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如外卖袋、矿泉水瓶等。 ⒋继续更新自然角内容,与幼儿一同做好整理、翻土、装饰工作,清理生态缸,将去年饲养的小鱼放入新环境中。 |
本周反思 |
|